明《弘治温州府志》载“温州府五县俱有茶叶,乐清有雁荡山龙湫背为上,白云茶亦称龙湫茗,味绝佳”,白云茶是今天的“雁荡毛峰”的前身,深受当时诗人喜爱题咏,如著名文学家汤显祖《雁山种茶人多阮姓,偶书所见》“一雨雁山茶,天台旧阮家”。乐清朱谏《寄茶与万学使》:“雁顶新茶味更清,仙人采下白云英。直须七碗通灵后,习习清风两腋生。”章玄应《谢洁奄上人惠新茶》:“雁山春茗味通仙,恰在清明谷雨前。
11、嗜茶:茶客,沉迷于茶的真味者。
据《高齐诗话》记载,宋代的郑可简就因贡茶有功,官升福建路转运使。 宋代的斗茶,从茶民制茶者到茶商,从民间到皇宫,从百姓到文人雅士,几乎是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。茶民制茶者玩斗茶,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;商家玩斗茶,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;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,则是闲情之趣。
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、油滴盏、曜变盏、鹧鸪斑。茶盏 不管是茶碗、茶瓯、茶盏、茶杯,不同的称谓,牵引着不同时代的品饮用法,与自我表情的释放。每一个称谓背后,都是美的开始和诗人对茶和盏的咏叹。 说到茶,自然离不了用具——茶杯。不过,正所谓任何事物都有其复杂性的一面,虽然喝茶关键点在茶,但茶杯的力量,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。
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。中国是茶的故乡,汉族人饮茶,据说始于神农时代,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。
史载蔡京在宣和七年(公元1125年)在北宋将灭逃离京城时,把他平日所积金银珠宝、文房清玩用船运走,装了满满一大船。为了防备盗匪抢夺,蔡京还将其中的四十担金银珠宝寄放到浙江海盐的族人家中,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宋钦宗将蔡京贬为崇信、庆远军节度副使,韶州(今广东韶关)安置,路上死于潭州(今湖南长沙)。 汝州与宝丰之间就是汝瓷的遗址! 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,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,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,寓意廉洁,广为各类器所采用。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,线条温柔婉约,高雅清丽。
南北朝时鲍令晖撰有《香茗赋》,惜散佚不存。
具体可分为青瓷茶具、精陶茶具、彩陶茶具等等。青瓷质地细润,釉色晶莹,青中泛蓝,如冰似玉,有的宛若碧峰翠色,有的犹如一湖春水,再加上茶具独特的造型,有的精炼挺秀,有的端庄淡雅,给人以极美的视觉感受。
这时,他虽已奄奄一息,但心中还是念念不忘仙女。正想着,忽见洪流中涌来一个大浪头,浪峰上升起一株茶树,茶树上站着个美丽俊艳的仙女。仙女哭着喊着:“郎君,我在这儿呢!”说着,她纵身一跃,跳下浪头,跑上山坡,随手采摘茶树上的茶叶,泡水给朱峰奇喝。这茶水喝起来清爽醇香。
所以1937年由香港百壶山馆出版的《阳羡砂壶图考》一书特辟出专门章节“雅流”来记录明清以来影响紫砂壶艺的文人。
茶道是忘“我”的,无论泡茶,还是和大家一起品茶,皆不用“机心”,只是当下的体会。如此,处处是真实生命的消息。一如佛祖拈花,迦叶微笑,微笑是花,花即是微笑。
而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能力,可以使鸟龙茶、普洱茶的香味不易散失。所以,一般在冲泡这两种茶的时候都要采用紫砂壶。 红茶香味悠长,性甘,汤色红浓,可以选择如下条件的紫砂壶:泥料:紫泥、红泥、降坡泥等。壶型:壶身较高、窄长。容量:红茶要求保温时间长,用较高、窄长的250毫升左右的紫砂壶最佳。
根据功能区分,有泡茶(壶)、饮茶(杯、碗)、贮茶(罐、盒)和辅助用具(茶则、茶炉、茶船、茶荷等);根据材质选择,有常见的陶瓷、紫砂、玻璃器皿和金属、竹木类。使用各种茶具不同的效果: 突出清新淡雅——玻璃茶具; 突出厚重悠久——紫砂、铁壶类茶具; 突出民族风情——陶土、瓷器等地方性茶具。
或者高火,足火陈岩茶、则用壶。 从清洗角度来考虑,用盖碗比较方便! 紫砂壶不是泡茶适用范围最广的茶具,却是最为讲究的茶具。如果你是爱好者,那么要注意,个人喜好固然是一项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,但所泡之茶和所选茶具科学合理搭配,效果才会更佳,才能更好的达到“茶、壶合一”的境界。
Copyright © 2006-2019 www.hgmy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黄光茶叶网
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产品服务 法律条款 0531-6624762
地址:白银市长征东路198号 陇ICP备:11000128号